20 Oct 2005

生儿子的魅力

“你应该就是我老婆说的那一个翻译。”他说:“因为会说广东话的年轻女翻译并不多。”

我和他是这样打开话匣子的。虽然说在苏格兰看医生都得预约,但是难免还是得在诊所或医院候诊,有的时候甚至得等上整个小时。因此,病人都喜欢和通译人员说一说话,打发时间。

经他的形容,我想起他的太太和女儿。早前,我在担任“婴儿健康食物”讲座的通译人员时,遇见他的太太。有一次,他的女儿生病了,也是由我当通译。

“就是因为她怀孕了,我今天才来给医生检查,看一看我的肝病怎样了。”

哦,一个好爸爸。我暗忖。说着,我随口问他:“这是第二个孩子,是吗?”

“其实是第四个了。”他笑一笑说:“你看到的那一个女儿是老三。老大和老二在中国,所以你没有见过。”

接下来的谈话内容,让我觉得不可思议。他告诉我,留在中国的老大只有十二岁,他“逃难”到英国来,是因为他的“农村思想”。由于中国政府实施的一胎制,老二出生时,他花了不少的钱周旋才解决了问题。当得知太太怀着的老三也是女儿时,并且得付多一倍的钱才能解决问题,他只好把心一横,结束了自己在广州的小生意,“逃离”家乡。

2004年,有四万六千人在英国申请避难。虽然说早已知道在这些人当中,有不少其实在自己的原属国家过得不错,却为了种种的理由而离乡背井。可是,听见这样的逃难理由时,我还是感到错愕不已。

相对其它国家的难民或申请避难者,如:索马里亚、津巴布韦、苏丹等,无疑的,我对中国难民和申请避难者的背景比较了解,除了是因为大家都是华夏子孙,也因为和他们接触得比较多。对于华人看重姓氏的延续和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”的思想,我是颇能体会的。可是,为了“追”一个“可能的儿子”,牺牲了两个女儿,却是我无法体会的心情。

“没有打算把女儿们接过来吗?”

“她们太小了。如果在逃难途中哭闹,蛇头和其他避难者说不定就会弄死她们。我不敢叫人带她们过来。”

他说,“等生够了”,他们一家就会回国。到时候钱也赚了一些,回国后就可以重新开始。是的,虽然英国政府规定申请避难者不可工作,但是乖乖听命的人是少之又少的。

“那,在这儿出生的孩子可以跟着回去吗?”

“可以,只要另外报一个户籍就行了。”

我对中国在这一方面的国策不是很了解,所以只是对他笑一笑。然而,我却知道英国政府正在采取各种措施,把申请在英国避难的人数削减一半。

“假若他还未圆了生儿子的梦,却被遣送回国的话,那他会怎么办?等待机会再逃离中国吗?还是在英国当非法居民?”我只敢在心中偷偷地问……

生儿子的魅力还真的是不小啊!你说,是吗?

Labels: